期货交易

钢铁水泥业盈利持续缩减的严峻挑战

发布日期:2025-07-09

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核心驱动力,近年来在钢铁、水泥等行业表现得尤为突出。随着下游需求持续回落,这些行业的价格震荡下行,企业利润被压缩至历史低点,引发了一系列反内卷政策的出台。这种趋势不仅反映了宏观经济环境的挑战,也揭示了行业自律和供给侧改革的紧迫性。以下我将从行业现状、政策应对、数据支撑及未来展望等角度,对这一现象进行详细分析。

在水泥行业,需求端的萎缩直接导致了价格下滑和盈利恶化。2025年上半年,水泥价格指数降至381元/吨,较2023年的419元/吨大幅回落,这源于基建和地产投资放缓,下游工程项目开工不足。面对这种困境,行业通过自律性反内卷措施寻求突围,例如中国水泥协会于7月1日发布的《意见》,强调产能置换和错峰生产的重要性,以优化结构并抑制过度竞争。具体执行中,山东和四川两大水泥生产省份在汛期实施停窑计划(7月分别停窑20天和15天),这有助于减少供应过剩,稳定市场价格。这种努力是在行业整体低迷背景下进行的: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陈柏林指出,需求虽边际改善但旺季不及预期,部分企业错峰执行不到位加剧了价格竞争,导致企业亏损扩大。数据显示,行业利润从2022年的680亿元缩减至2024年的120亿元,若内卷持续,2025年利润可能进一步缩水,部分区域性龙头甚至多年亏损,下游搅拌站企业停产比例高达20%,凸显了生存压力。

钢铁行业同样受需求下行冲击,价格进入历史低位。2025年普钢综合价格指数均价约3506元/吨,较去年下跌331.6元/吨,为近五年最低;热轧板卷上海市场价格较年初下跌6.51%,同比降幅达16.25%。这种下滑源于地产投资减少和全球经济放缓,促使企业转向反内卷策略。例如,唐山作为钢铁重镇,在7月4日至15日期间实施硬减排措施,包括高炉休风停产、烧结机等装备减产30%以上,预计每日减少铁水产能约5万吨。这些措施旨在通过限产保利润,避免恶性价格战。分析师甘遐勇和毕红兵的数据印证了价格持续走低趋势,而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强调,此类自律行动是行业应对供应过剩的必然选择,但执行难度大,需平衡安全和生产效率。

反内卷政策的兴起,本质上是供求失衡下的自救行为。水泥和钢铁行业均经历了从景气周期到低谷的转折:2016-2022年水泥业盈利良好,但2023年后需求逆转,产能进入净减少阶段;钢铁价格自2021年见顶后逐年下降。错峰生产从北方扩展至全国,反映了行业共识的形成——通过减产限产稳定价格,而非盲目扩产。上峰水泥等企业对下半年信心提升,表明政策落地正逐步提升自律意识。挑战在于政策执行的一致性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,如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可能持续压制需求。

总体来看,市场供求的动态变化正迫使大宗商品行业转向反内卷模式,以保利润为核心目标。短期内,限产和错峰生产有望缓解价格下滑,但长期可持续性取决于需求复苏和产能优化进度。如果企业能强化自律、减少内耗,行业或迎来边际改善;否则,利润缩水和亏损扩散将加剧,影响整体经济稳定。这警示我们,供给侧改革需与需求刺激政策协同,方能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
通过万利期货开户网预约开户,商品期货、金融期货、期权品种均可享受60%的手续费优惠,有专人一对一指导开户服务!